芳芳在一个教室的门口停了下来,教室里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在教一群孩子唱歌,女老师边弹琴边领唱,她的模样使芳芳深受感染。她和陶汉相视而笑。
陶汉真诚地建议道:“要是你去教的话肯定比那个老师还要好。”
芳芳连忙摆手:“哪里呀。”
许童从走廊上经过,他一眼看到了芳芳:“哎,你好,你来了?”芳芳抱歉地笑了:“哎,你好。我是来给你抱抱熊的钱的,等我想起来再赶回商店时你已经走了,所以我就按着名片上的地址找过来了。”“那就顺便参观一下我们学校吧,如果觉得我们学校还可以的话,就过来做吧,在我们这儿做兼职或者全职都可以的。”“是吗?”芳芳似乎有些心动了,她征询地看了陶汉一眼。
陶汉支持地对她笑了下:“看一看吧,来都来了。”
芳芳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:“那好吧,我们就参观一下这块宝地吧。”
灯火辉煌的文艺宾馆会议室门口树着一块宣传牌子,上面写着刚劲的几个大字:“韩波作品研讨会”,来宾们陆陆续续到场,他们在签到簿上签名。小杉和韩波站在那儿和一些相熟的来宾打招呼。小杉显得特别兴奋。
“呀,方老师来了,韩波,你看方老师来了。”
韩波过来和方老师握了把手:“方老师,今天要耽误你的时间了。”
方老师拍了下韩波的肩膀:“什么话,我很高兴有机会能对你的作品说一些话,你注意啦,有好话,也有坏话啊。”
小杉凑了上来,笑靥如花:“方老师的好话或坏话对我们来说都是金玉良言,不过今天还是请方老师多多美言几句,哎,小秦,这是方老师,快把方老师领进去。”
方老师领了材料和信封走了进去。这时小杉的呼机响了,小杉一看汉显撇撇嘴:“芳芳不能来了,她要去听华纳歌星的演唱会,这个芳芳真是的,太不够朋友,回去骂她。”
“骂她干吗?我都想去听。那儿的声音肯定比这儿的声音要好听。”
小杉白了他一眼: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你倒是去一个试试呀。”
陶妮和小柯走了过来。从宣传牌前走了过来。
陶妮兴高采烈地说:“太为你们高兴了,韩波,恭喜你!”
韩波歪着头淡淡地笑了下:“应该恭喜小杉,这只能说明小杉面子大,这些人都是小杉组织联络的。”
陶妮认真地瞪大眼睛:“小杉的功劳当然是大大的,但要不是你的作品出色,谁肯来啊?小杉,你说是不是?所以你们俩都挺了不起的。今天晚上肯定会特别特别成功的。”
小柯一个劲地点头:“就是就是。”
“我真的没想到今天小柯哥也会来。”韩波说道。
“我也没想到,我从来不知道我这个哥哥对文学也会感兴趣。”小杉说。
小柯一挺胸:“我今天是陪陶妮来的,陶妮到哪儿我就到哪儿。”
小杉听着哈哈直笑:“你是该来熏陶熏陶了,培养一点和陶妮的共同语言。省得回头两人没话说。你们快进去吧,快开始了。”
会议室内的研讨会现场,评论家郭老师在做激情洋溢的发言。陶妮的神情是专注而激动的,而韩波的脸上却一直是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。小杉则不停地观察着来宾的反应。只有小柯昏昏欲睡,似乎在同自己的瞌睡虫做顽强的拼搏。
郭老师激昂的声音在礼堂里徘徊:“可以这样说,韩波所有的作品都在直视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情怀,他的寓言体的小说更是精妙绝伦,现代社会的幽闭恐怖的情绪,在韩波的作品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,我们在《昨天再来》中看到了一种热闹声中的孤独,我们在《爱比恨岂止多一点》中看到了狂笑背后的凄楚,我们在《桃园邂逅》中看到了一种呼噜声里的清醒。”
郭老师此时给了他的发言一个强有力的休止符号,全场一片安静。就在这时一阵呼噜声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,全场发出一阵笑声,大家都扭头去找呼噜声的来源,陶妮一回头,当她发现这个呼噜声竟然出自小柯时,顿时惊得目瞪口呆。
陶妮伸手去推小柯。可小柯怎么也不醒。陶妮有些不高兴了,她又重重地推了一把小柯,小柯腾地一下醒了:“啊,结束了?”旁边的人都笑了起来。
陶妮尴尬地:“我们还是走吧。”陶妮和小柯一起从会场里面走了出来。陶妮一直闷着头不说话,小柯不安地看了看她:“你生气了?不高兴了?”“你怎么可以在那种场合打呼噜呢,太拆人家台了嘛。”“对不起,陶妮,是我不好,昨天晚上值班的时候做了一个急救手术,所以一晚上没睡,今天院里来了一批美国心脑专家,又被院长拉过去陪了一天,可能是太累了,我对自己说不能睡,不能睡,可还是睡过去了,拉都拉不回来。”
陶妮叹了口气:“你既然这么累干吗还要来呢?”
小柯认真地说:“我说过要陪你的。”
“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死心眼,我不是每做一件事情都要你陪的。”
“可我喜欢多一点机会和你在一起。”
看着小柯老实憨厚的模样,陶妮的气全消了:“行了,你现在赶紧回去睡觉吧。”
小柯傻傻地摸下脑袋:“我现在被风一吹,又不困了。要不我们再回去听发言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