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关国家的命运,
还是有关梁王!
羊胜:大王,
立储之事,咱们这次看看天意如何。
梁王:好!
羊胜:一投不中,三矢为定!
大王,再投。
公孙诡:好事多磨,一波三折!
大王,再投。
羊胜:大王, 再投!
大王,果然中了!
公孙诡:大王,果然是中了!
梁王:看来此次之事,也如同投壶,
或可借此吉兆,
遂了 寡人的心愿。
景帝:太后说既然摆古,
古制立长,
那么上古的制度 是“兄终弟及”。
也就是说 这哥哥死了,弟弟接位——
还是要立 梁王为储。
朕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好,
该怎么说这个理儿,
太后的主意,是谁也改变不了的。
窦婴:陛下,
陛下何不请 周丞相去说说!
景帝:周亚夫和梁王 素有芥蒂。
他的话 这太后能听吗?
你不一样,你是窦家人!
窦婴:臣明白了,可因为上次大傩的事儿,
她已把臣 革出宗门!
陛下,您何不叫袁盎?去讲 可能更好!
景帝:袁盎?
窦婴:袁盎,三朝元老,善解人意。
他精于古今制度,包括左道旁门,
而且 他眼前无官一身轻。
说话 可没什么负担。
景帝:不不不 还是你去 还是你去!
窦婴:陛下,让袁盎去先讲为好。
景帝:袁盎,
人人都避他三分,
但愿他和太后 能说得上话。
窦婴:是的,
臣会从旁帮他!
景帝:那么今天谈的,可得保密。
窦婴:请陛下放心!
宫谒:皇上……
春陀:免了吧,不都交待过了,吗
今天不要张扬。
你呀,就在这儿堵着。
皇上有诏 谁都不许进去!
袁盎:太后所说不错,
殷商和上古的制度是 传位于弟,
周代的制度是 传位于儿子。
而高祖 立我朝后,
效法于周 定制传子。
为何高祖学周朝 不学上古?
因为周代的制度 简单明确,
以形式确立法统 防止兄弟争位;
正是 吸取了殷商的教训。
窦太后:老身听不出这两者 有什么不同。
袁盎:太后啊!
梁王:这件大事,要是真能办,
咱们回国颁赏,痛快三天。
公孙诡:大王,提前给您道喜了。
羊胜:道喜,道喜了!
梁王:这会儿还早,到后头看吧。
羊胜:估计,那可是百分之百啊。
公孙诡:老太太讲话,谁敢不听啊?
宫谒:梁王请留步。
梁王:怎么回事,太后已经歇息了!
宫谒:皇上在里面,下令任何人不许进。去
梁王:皇上在里面?
宫谒:是!
梁王:还有谁呀?
宫谒:还有大臣。
梁王:我是问你,大臣都有谁?
宫谒:小的,都不认识。
你们,你们还是请回吧!
袁盎:殷商十七代王,
兄弟相传历九代,共计二十三王。
其中 多次是立幼不立长。
结果兄弟争位,残杀数百年。
窦太后:老身提议 立梁王,
是因为眼下皇上的各位王子,
年纪都太小,担当不起大任。
还不如传给弟弟。
袁盎:太后现在要立梁王,
那么梁王百岁之后呢?
窦太后:那时候皇上的王子们也大了,
再选一个立,也来得及呀!
袁盎:那梁王的儿子们,怎么办呢?
如果开了 这个先例,
以后的皇上兄弟之间,
一代代都这么争起来?
这汉家的天下 还能有安宁吗?
太后,您听过宋宣公的故事吗?
宋宣公不过是近五百年的事。
他以兄弟身份继君位,
死后 归位给哥哥的儿。子
可是他自己的儿子们,却不愿意,
起而争之,
认为 自己都有权 接替父兄之位,
就杀掉了 宣公的儿子。
因此 弄得是国家大乱 天下不安,
兵连祸结,连续五代骨肉相残,
一直不能平息啊!
所以《春秋》说:
君子应明确传位制度,
宋国的五世之乱,
都是由于宣公 所造成的呀。
太后!
窦太后:闭上你的臭嘴,你瞎讲什么! |